路面坑洼致骑车人摔伤,责任谁来担?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能想到自己骑电动车出门都能天降横祸?遇坑摔,遇到这种情况,责任应该由谁来承担呢?道路管理养护部门又是否承担责任?
【基本案情】
2021年11月20日17点45分左右,刘小某驾驶电动自行车行驶在某村口道路上时,在该路段一坑洼处摔倒,致刘小某摔伤。刘小某在医院住院治疗8天,被诊断为左侧锁骨骨折、颅脑损伤。
2022年1月17日,刘小某的法定代理人刘某认为受伤路段系某街道办和某村委养护范围,遂将该街道办和该村委诉至法院,要求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伙食补助费、营养费、后续治疗费等各项费用共计43526.6元。
【按例说法】
公民的健康权受法律保护,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事发路段属于乡道,位于街道办行政区域,该街道办对事发路段负有监督、管理、养护职责。该路面的坑洼系来回车辆碾压所致,街道办未及时对坑洼处进行处理,履行保持道路平整的法定义务,亦未设置警示标志,致事发地点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刘小某驾驶电动车经过事发地点时,因路面的坑洼摔倒而受伤,因此街道办对刘小某摔伤的损害后果存在过错,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驾驶电动自行车必须年满16周岁。事发时刘小某未满16周岁,刘小某的父母未尽到监护义务,未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告知被监护人未达法定年龄驾驶电动车的危险性并禁止被监护人驾驶电动车,对刘小某受伤的损害结果具有相应的过错责任。
刘小某驾驶电动自行车未佩戴安全头盔,在冬季傍晚出行,对通行路面疏于观察,未尽到谨慎驾驶的安全注意义务,本身存在较大过错,故应减轻道路管理养护者的赔偿责任。
因道路路面不平影响通行致人损害,道路管理养护部门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但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存在过错,可以减轻道路管理养护部门的责任。根据过错程度以及原因力的大小,法院认定街道办对事故的发生承担次要责任。最终,通过调解,由街道办一次性赔付刘小某各项损失共计15000元(已经履行完毕)。
【法官提醒】
道路的日常维护关系人民群众的交通安全,道路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道路的巡查,及时检修、养护道路,尽到公共管理职责。家长作为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对其应尽到监护的职责,教育未成年子女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出行安全,不得违规、违法驾驶电动自行车。行车上路一定要遵守法定年龄的限制和公安部开展的“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的要求,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时刻保持谨慎驾驶,避免造成损失。
【相关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十四条 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第一款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一百七十三条 被侵权人对同一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一百零五条 道路施工作业或者道路出现损毁,未及时设置警示标志、未采取防护措施,或者应当设置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而没有设置或者应当及时变更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而没有及时变更,致使通行的人员、车辆及其他财产遭受损失的,负有相关职责的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3.《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第七十二条第一款第二项 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应当遵守下列规定:驾驶电动自行车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必须年满16周岁。
4.《×省农村公路条例》
第二十六条第二款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乡道、村道的小修和日常养护工作。村民委员会在乡镇人民政府指导下,协助做好村道的日常养护工作。
来源:济宁市高新区法院,有改动。
编著图书不是目的,而是一个过程,一个督促自己不断学习的过程,一个提升自己理论水平的过程,一个提高自己业务能力的过程,还是一个关注孩子健康成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