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院民一庭: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能否按照人身损害行为或者结果发生时的统计指标计算?
问: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能否按照人身损害行为或者结果发生时的统计指标计算?
答:《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22条第2款明确了损害赔偿计算的标准时为一审法庭辩论终结时:“‘上一年度’,是指一审法庭辩论终结时的上一统计年度。”该规定主要基于以下考虑:第一,涉及损害赔偿计算标准时的主要是残疾赔偿和死亡赔偿,其对赔偿权利人利益损失的填补主要是指向未来,因此,确定以最接近实际填补时间的事实审言词辩论终结时作为损害赔偿计算的标准时符合赔偿未来财产损失的本质特征,对受害人利益的保护较为合理。第二,侵权行为发生时与诉讼行为发生时通常存在时间差,个别情形时间间隔还比较长,而物价指数的上涨因素等并未在计算中予以考虑。我国侵权责任相关规定应当以充分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为价值基础,如果仍然按照侵权行为发生时的较低统计指标计算损害赔偿额,犹如“刻舟求剑”,受害人难免会因物价指数上涨而有蒙受赔偿“缩水”之虞;赔偿义务人则会因违反诚信原则故意拖延赔偿而获取不当的期限利益,故以侵权行为发生时为损害赔偿计算的标准时不利于对受害人的公正补偿。第三,赔偿以损害事实的确定为基础,而事实审言词辩论终结时即为损害事实确定时,以此作为损害赔偿计算的标准时亦有法理依据。综上所述,司法解释的规定充分考虑了损害填补的实际发生时间与损害填补的利益的未来指向,更好地平衡了赔偿权利人与赔偿义务人双方的利益,具有合理性,审判实践中应当遵照执行。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民事审判实务问答》、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有改动。
编著图书不是目的,而是一个过程,一个督促自己不断学习的过程,一个提升自己理论水平的过程,一个提高自己业务能力的过程,还是一个关注孩子健康成长的过程!
下一篇:最高院民一庭:赔偿权利人在依据法律规定确定的残疾赔偿金计算年限届满后仍然生存,能否继续请求赔偿义务人支付残疾赔偿金?
相关阅读
- (附:解读)最高院民一庭:二审期间,上诉人以达成和解协议为由撤回上诉,后未履行和解协议,是否执行一审判决?
-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关于切实保障执行当事人及案外人异议权的通知
- 最高院民一庭:两次伤残鉴定,受害人的误工费应算至哪一次定残日前一天?
- 最高院民一庭:被扶养人生活费是否仍然属于人身损害的赔偿范围?
- (2018年12月29日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次修正)
-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审理指南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网络查询、冻结被执行人存款的规定
-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作出修改(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作出修改(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 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已公布,电子送达或将进一步破解送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