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财产可供执行?这些情况可以追加被执行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变更、追加当事人若干问题的规定》( 法释[2016]21号)系当前民事案件执行程序中追加被执行人的最新、最全的规定。这里,本文就根据该司法解释的规定,总结在执行程序中可以依法追加被执行人的情形:
1.因被执行人死亡,可申请变更其继承人、受遗赠人、遗嘱执行人、遗产管理人为被执行人的。【( 法释[2016]21号)第十条第一款】
【点评】在遗产范围内承担法律责任,没有遗产,变更被执行人亦无用。
2.因被执行人被宣告失踪,可申请追加或变更其财产代管人为被执行人。【( 法释[2016]21号)第十条第二款】
【点评】仅是配合义务,前提是失踪人有财产可供执行。
3.因被执行人的企业法人合并,可申请变更合并后企业法人为被执行人的。【( 法释[2016]21号)第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44条】
【点评】无论是吸收合并还是新设合并,其债权债务都必将由变更后的法人承担。
4.因被执行人的企业法人分立,可申请追加或变更分立后企业法人为被执行人的。【法释[2016]21号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44条】
【点评】无论是解散分立、还是存续分立,分立后的企业需对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5.作为被执行人的个人独资企业,不能清偿债务,可申请直接追加投资人为被执行人。【( 法释[2016]21号)第十三条,《个人独资企业法》第二条】
【点评】个人独资企业是企业中的另类,是新公司法实施前不需要验资的特定产物,个人需要对企业的全部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这类企业现在越来越少。
6.作为被执行人的法人分支机构,可申请变更、追加该法人为被执行人的。【( 法释[2016]21号)第十五条】
【点评】分支机构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设立它的企业法人承担,企业法人对外负债,可直接执行分支机构的财产。
7.作为被执行人的合伙企业,可申请变更、追加普通合伙人为被执行人,有限合伙人出资未到位的,可追加有限合伙人为被执行。【( 法释[2016]21号)第十四条】
【点评】有限合伙只有普通合伙人才承担连带责任,而一般合伙全体合伙人需要对企业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只需在认缴的出资范围内对外承担法律责任。
8.作为被执行人的企业法人,可申请变更、追加抽逃出资、出资不实的股东、出资人为被执行人。【( 法释[2016]21号)第十八条】
【点评】股东抽逃出资、虚假出资其实质是未履行出资义务,理应对公司所欠债务在抽逃出资额范围内承担法律责任。
9.作为被执行人的企业法人,在原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的情况下,可申请追加原股东作为被执行人。【( 法释[2016]21号)第十九条】
【点评】该条的实质是延续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八十条规定,即在未履行出资义务的情况下可追究开办单位的法律责任。
10.作为被执行人的一人有限公司,可申请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 法释[2016]21号)第二十条】
【点评】这里需要区分,一人有限公司的股东若要免责,必须证明公司的财产独立。
11.作为被执行人的公司,未经清算即办理注销登记,可申请变更、追加清算义务人为被执行人。【( 法释[2016]21号)第二十一条】
【点评】目前简易注销已经实施,作为被执行人的股东,若在执行程序中将公司注销,则是债权人的重大利好。
12.作为被执行人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出现解散事由后,可申请追加无偿接受其财产的股东、出资人或主管部门作为被执行人。【( 法释[2016]21号)第二十二条】
【点评】在出现解散事由的情况下,无偿划拨或接受财产的股东等应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编著图书不是目的,而是一个过程,一个督促自己不断学习的过程,一个提升自己理论水平的过程,还是一个提高自己业务能力的过程!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转发、私信!刘艳律师,从业十多年,经办案件上百起,同时编著中小学法制教育类图书《法制与禁毒》《禁毒教育读本》等系列丛书三十余本。引擎搜索网站“成都合同纠纷律师网,刘艳律师”或微信搜索公众号“成都律师刘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文章来源:民商事实务,有改动。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提供普法参考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谢谢]
相关阅读
- 最高法院:邮寄送达诉讼文书被退回后未采取其他送达方式而直接公告送达的,属违反法定程序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和规范人民法院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的意见
-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审理指南
- 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扩大量刑规范化罪名和刑种的量刑指导意见(试行)节录
- 没有被告身份证号码,法院可以立案吗?
- 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实施办法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安全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 警惕!业主们,这7种行为最高罚款10000元!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立法律适用分歧解决机制的实施办法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接触交往行为的若干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