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因劳务受到损害,起诉“雇主”承担责任?法院:驳回!

人身伤害 2022-12-22 13:15:30123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法院黄健

提供劳务期间因个人恩怨与他人发生口角后被打伤,接受劳务一方需要承担责任吗?

【基本案情】

一日,老杜在工地务工时,因琐事与工友老朱发生口角,双方大打出手,被在场其他工友拉开后,老朱又将老杜打伤。

老杜受伤后,于当日进入医院治疗,因骨折住院花费医药费、交通费等费用8万元。

事发后,老杜与老张(老杜称系其雇主)、老朱协商赔偿事宜未果,故将老张诉至法院,请求判令老张向老杜支付损害赔偿金8万元。

老杜认为,自己在为老张提供劳务期间,遭受第三人侵权,老张应承担赔偿责任

老张辩称,首先自己与老杜之间无雇佣关系;其次,老杜与老朱系因曾经的个人恩怨发生口角产生互殴,并非因工作原因遭受伤害,老杜受伤与老张无任何关系,故老张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庭审中,老杜提交了受伤当日当地派出所出具的受案登记表、住院病历等证据资料。

【按例说法】

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有二:一是老张是否为接受劳务方主体?二是老杜受伤是否因劳务所致?

1.老张是否为接受劳务方主体?

老张否认其为接受劳务的主体,根据老杜提交的微信聊天记录及其他工友的证言可知,老张仅作为召集人与包工单位沟通联络,其本人也与其他提供劳务者共同劳动、报酬均等,老杜并未提供证据证明老张因他人的劳务活动额外受益,根据风险收益相一致理论,法院认为不宜将老张认定为接受劳务方。

2.老杜受伤是否因劳务所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条规定,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提供劳务一方追偿。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提供劳务期间,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提供劳务一方损害的,提供劳务一方有权请求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也有权请求接受劳务一方给予补偿。接受劳务一方补偿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据此,即使老杜与老张之间存在劳务关系,老杜也只有在因劳务受到损害时,接受劳务一方才应承担责任。而本案中,根据派出所出具的受案登记表记载及老杜本人陈述,老杜受伤是因为其与老朱因曾经的个人恩怨发生纠纷,相互殴打所致,并非因劳务受伤。

综上,老杜的诉讼请求不能成立,法院依法作出判决,驳回了老杜的诉讼请求。

【法官说法】

在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案件中,应当坚持注重保障提供劳务者合法权益,同时兼顾接受劳务方利益平衡和生存发展需求的原则,注重劳务关系与侵权关系裁判之间的协调性。

本案涉及对接受劳务主体及是否因劳务受到损害两个审查要点。关于接受劳务方主体的认定,主要依据是否对提供劳务者作出工作安排及指示,是否对劳务活动进行管理、监督,是否因劳务活动获得利益等因素进行判断。实践中,对于需要数人共同完成的劳务活动,经常由其中一人作为召集人与接受劳务方沟通联络,召集人虽承担部分管理事务,但如其与其他提供劳务者共同劳动、未获取额外利益,则不应认定其为接受劳务方。对因劳务受到损害这一要件的审查,应当结合劳务活动的性质、行为发生地、提供劳务者行为的目的,以及行为与接受劳务方利益的主客观联系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如正常工作过程中受到损害、在工作环境中接触有害因素造成损害、乘坐接受劳务方安排的交通工具往返工作地点途中受到损害等。而“因劳务受到损害”也应是《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条第二款中规定的,提供劳务一方可以向接受劳务一方请求补偿的前提。

来源: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法院撰稿丨黄健),有改动。

编著图书不是目的,而是一个过程,一个督促自己不断学习的过程,一个提升自己理论水平的过程,一个提高自己业务能力的过程,还是一个关注孩子健康成长的过程!

——一个编著图书的律师

图书.png

返回列表

技术支持: 成都慧视康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