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在外地发生事故,本地公司施救产生的费用,保险公司赔吗?
交通事故发生后,部分车辆在外地出于种种原因并未选择就近施救,而是选择由车辆登记地公司进行施救,由此便产生了高额施救费。那么,这种情况下的施救费用应如何认定?保险公司需要赔付吗?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一则案例!
【基本案情】
张某,常住地系山东潍坊,其名下某型号重型货车亦在潍坊登记注册。
2021年12月22日,张某驾驶其重型货车到海南省西南部的乐东黎族自治县,与前方行驶车辆发生碰撞。碰撞后,前方车辆继续行驶并驶离现场,经民警现场勘察,系一起逃逸交通事故,肇事车辆至今未能查到。本次事故造成张某驾驶的重型货车受损,交警大队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张某无事故责任。
事故发生后,张某便联系山东潍坊本地熟悉的修理厂,将车辆拖回本地修理。由于路途遥远,产生施救费15000元。
因保险赔付事宜,张某与保险公司协商不下,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保险公司赔偿因涉案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48655元,其中维修费30655元、评估费3000元、施救费15000元。
另查,张某所驾驶的重型货车在保险公司处投保机动车损失险一份,限额为170792元,事故发生在保险期间内。
【按例说法】
法院经审理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规定,“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下列财产损失,当事人请求侵权人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一)维修被损坏车辆所支出的费用、车辆所载物品的损失、车辆施救费用;(二)因车辆灭失或无法修复,为购买交通事故发生时与被损坏车辆价值相当的车辆重置费用;(三)依法从事货物运输、旅客运输等经营性活动的车辆,因无法从事相应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合理停运损失;(四)非经营性车辆因无法继续使用,所产生的通常替代性交通工具的合理费用。”本案争议焦点主要是涉案施救费的认定问题。
车辆施救费系为减少受损车辆损失而产生的必要的合理的费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五十七条规定,“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应当尽力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或者减少损失。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为防止或者减少保险标的的损失所支付的必要的、合理的费用,由保险人承担;保险人所承担的费用数额在保险标的损失赔偿金额以外另行计算,最高不超过保险金额的数额。”事故发生后,张某将车辆拖回本地熟悉的修理厂进行修理虽合常理,但因该案事故地为海南省,拖回目的地为山东省潍坊市,两地相距较远,张某作为车主应采取合理的方式避免损失的扩大,对于因自身原因造成的扩大损失应自行承担。根据本案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施救费为10000元,该费用应由保险公司承担。对于多支付的部分属于扩大损失,应由张某自行承担。法院最终判决保险公司在机动车损失险限额范围内赔偿张某含施救费在内的损失共计43655元。(该判决已生效)
【法官后语】
施救费是对出险车辆进行施救过程中所产生的合理费用。换言之,施救费用必须是为减少受损车辆损失所支付的必要的、合理的费用。案件审理中施救费的确定应注意把握以下原则:充分考虑施救难度和施救工作量及就近施救;对需要人工或专业设备施救的,可按照当地用工标准和专用设备使用费用,参照行业标准进行确认。本案中系潍坊一车辆行驶至位于海南西南部的乐东黎族自治县时发生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后,车辆的所有人张某选择由潍坊一运输服务中心对该车辆进行施救,由此产生高达15000元的施救费。该施救费违背了就近施救的原则,由此扩大了施救费数额的支出,扩大部分应由原告自行承担。
法官提醒,在外地发生交通事故的车友,应合理预估车辆损失情况,如车辆需要施救,应就近施救,否则施救费扩大部分,应自行负担。(安丘法院立案庭一级法官 周嫦秀)
来源:山东高法、安丘法院、潍坊中院,有改动。
编著图书不是目的,而是一个过程,一个督促自己不断学习的过程,一个提升自己理论水平的过程,一个提高自己业务能力的过程,还是一个关注孩子健康成长的过程!
相关阅读
- 医院医嘱确定的交通事故受害人误工时间与鉴定报告评定的误工时间不一致时应如何处理?
- 受害人因交通事故受害,法院应如何处理其在受害损伤后果中的参与度问题?
- 4岁女童被撞身亡,何时悲剧不再重演?
- 男子到烂尾楼方便却不幸坠亡,家属起诉楼盘开发商要求索赔!法院怎么判?
- 驾驶人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已构成危险驾驶罪应承担刑事责任
- 郑克宝诉徐伟良、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长兴支公司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
- 被停车场的充电线拌倒受伤,该如何赔偿?
- 车辆所有人将车辆出租给他人发生交通事故在无法查明驾驶人及租车人时所有人应承担赔偿责任
- 交通事故受害人仅提供由其户籍所在地出具的其长期在外务工证明,能否证明其收入来源应按城镇标准计算?
- 罩子放亮点,律师也有真伪!